据全球知名增长咨询公司Frost&Sullivan的研究,2008年中国市场上电路板产品总销售额达到1187.7亿,其中单面板占2.5%,双面板占6.9%,多层板占73.8%,挠性板占16.8%。2008年第四季度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电路板行业产生剧烈冲击,但得益于前三个季度的高增长,全行业销售额仍有2.2%的上涨,但利税总额已经出现下跌。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负面影响,中国政府制定了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地遏制了产业的滑。
Frost&Sullivan预计2009年中国印刷电路板产品市场需求将达972.1亿元,同比下降18.2%;从2010年开始,随着各种政策效应的显现和消费者信心的恢复,市场将重新实现增长。 电子信息产品的需求直接决定了印刷电路板行业的发展,当前的市场中出现以下几个热点: 第二,以数字电视为中心的家电产品的推广。在政府主导推动下,技术设备升级换代的进展情况是其是否能够较快推广的主要决定因素。 第三,家电下乡。政府倡议的初衷在于拉动内需的同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但由于政策制订的僵硬及执行上的偏差,再加上山寨产品的冲击,还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 第四,汽车电子的发展。在此次经济危机中,中国汽车行业在全球范围内可谓是一枝独秀,在欧美汽车市场惨淡经营的情况下,持续保持增长,并加速向海外扩张,从而也带动汽车电子行业的发展。,大体可以划分为六个阶段:制板,装配,钻孔,切割,印刷和检测。国外供应商提供的进口制造设备市场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其价格往往是国产设备的2-5倍,有的甚至达到10倍。国产化程度较高的设备主要集中制板环节中的蚀刻机,压膜机和曝光机,印刷环节的网印机,检测环节的电检测试机。 2008年,中国大陆境内工厂提供的电路板制造设备共实现销售额80.0亿人民币,其中92.5%的销售是由本土厂商提供。电路板生产过程涉及的设备众多,市场比较分散,大族激光,科杰,博可和志圣四家厂商仅占据中国电路板制造设备供应市场8.5% 在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后危机时代,如何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兼顾环境责任是摆在每个中国印刷电路板行业内企业的共同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