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内“全球电子产品主要生产基地”地位不会改变。这个结论也同样适用于装配有作为电子产品关键部件的各种主动和被动元件、大幅左右终端产品技术发展的电路板厂,(PCBprintcircuitboard产业。中国大陆地区是为邻近地区的厂商提供 2011年全球电路板厂生产额为591.5亿美元。其中, 据相关部门统计。中国大陆地区占了43.1%(2010年为40.3%)日本占16.0%(2010年为18%)台湾地区占12.3%(2010年为12.8%)图12015年预计中国大陆地区的PCB生产额将达到343.2亿美元,占全球生产额近一半(49%) 2010年需求最大的多层板产品。主要应用领域为个人电脑(包括笔记本电脑)通信设备和消费类产品等。其次是柔性板 FPC然后是高密度布电路板厂这些产品主要用于手机等移动产品。另外, 按产品种类来分析。IC基板方面还远远落后于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
全球的电子产品很多都将大量生产链转移到中国大陆地区, 这样一来。由此,中国大陆地区的PCB生产额提高到全球第一。主要在中国大陆地区生产的下游产品为个人电脑 包括笔记本电脑)和数字家电等的中低端电子产品。因此, 1向一站式服务积极投入资源产品的少量生产和定制得到推进。中国电路板厂也积极应对这种动向 随着电子产品的多样化及短寿命化。该利基市场上展开了竞争。比方,针对一站式服务积极投入了资源。适合中小量样品的高速生产。不过, 一站式服务的优点是可使中小量PCB制造工序合理化并削减客户的PCB设计人工费。进行中小量生产要利用公司内的生产能力,因此大量生产的产品就要委托给其他公司,会发生转换生产线的本钱。一站式服务中,客户数量多,内容也很丰富。因此,电路板厂的业务管理并不容易。应用以少量多样型产品为目标。 2厂商回归沿海地区计算机生产基地开始向重庆等中国内陆地区转移。美国惠普、美国戴尔等国际知名品牌企业也相继在中国西部地区设置了基地, 从2008年开始。之后一些PCBOEM工厂也由中国沿海地区转移到西部的内陆地区。受此影响,一些台湾电路板厂商也开始把在中国大陆的基地转移到西部地区。 局部电路板厂家在江苏等地扩大了生产或投资设立了这是因为, 但现在大部分中资电路板厂都留在沿海地区。另外。从是否存在需要维持工厂规模的市场需求、内陆地区的劳动力流动和管理问题以及废水处置许可证等整体经营环境的观点来看,沿海地区还存在发展的可能性。 但人均生产效率也低, 虽然内陆地区比沿海地区薪资低。这成为管理和运营上的课题。例如,即使是同一条生产线,沿海地区用10个工人就足够了而内陆地区则需要15个人。虽然平均薪资低,但综合来看并没有能够削减劳动本钱。另一个理由是客户关系。中资企业的客户主要是中国国内的中小电子企业。很多企业的基地位于华南和华东地区,无需向内陆地区转移。因此中资PCB厂商没有向内陆地区转移的诱因。即使转移,也是像某些大厂一样,主要采取合并收购的方法。并不会像台湾地区厂商那样在中国内陆地区构筑新生产线。动向3中国智能手机和新一代移动通信基础设施的内需市场形成 其中中国为1.32亿部, 2012年预计全球智能手机的市场规模将达到6.75亿部。占世界整体的约20%。预计2016年之前将超过3亿部,中国的智能手机市场已经成为全球电子部件厂商的目标市场。未来,中国将大力引领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增长,不只是美国苹果和韩国三星电子等国际品牌企业,中兴和华为等中国品牌企业也将蓬勃发展。据统计,2012年4月的中国3G智能手机市场上,三星以22.8%的市场份额高居榜首。位居第二的团体是各占有一成市场份额的酷派、华为、联想和中兴,这4家公司合计占整体的约4成。4家公司中,增长率最高的酷派,由第五位一跃成为第二位。 通过政府关系探寻了进一步合作的可能性。 与中兴和华为等中国品牌企业临时坚持密切合作关系的中资电路板厂也没有错过这个智能手机市场发展的机会。 将来也许会以1000元人民币以下的价格竞争为中心。由于该低价格市场, 中国三大手机通信运营商推进的千元智能手机战略”改变了中国3G智能手机的竞争形态。随着中兴、华为、联想和酷派等连续向市场投放中等价格的智能手机。低成本PCB市场的竞争也将愈演愈烈。 作为临时战略, 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电路板厂生产基地的中国大陆地区。中资电路板厂商正致力于中小型、大陆品牌和特殊应用市场。与全球电路板厂的高度竞争坚持了距离,以利基市场为目标。中资电路板厂拥有以下发展优势和机会。
目前中国电路板厂因技术的落后以及不完善的国际化, 不过。产业整体的业绩方面与领先企业之间存在巨大的落差。另外,台湾企业和日系企业通过提高生 产技术和确立客户关系等,进驻了中国大陆这一巨大市场,中国品牌企业在进驻国际市场时,通过对技术和利息进行比拟,倾向于选择中国大陆以外的电路板厂。这些对于想走向世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