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信息 > 公司新闻 >

电路板厂这几年用工荒

时间:2019-04-06 20:49来源:未知 作者: 利达pcb 点击:
电路板厂这几年用工荒
        电路板厂这几年“用工荒”这个词炒得火热。整个制造业荒情泛滥,电路板厂更是其中的重灾区。然而,用工荒的面前,荒的人力,还是人才?记者实地走访数十家业内企业,揭秘“用工荒”面前的故事。

       三个约莫20岁年纪、单耳带着闪亮耳环的男孩子在深圳宝安西乡的一家电路板厂料理入职手续。入职手续很简单,2013年6月5日下午。只需要填写一份含有姓名、性别、身份证号以及文化水平等基本资料的入职表格。三个男孩子半围着人事经理的办公桌站着,边写边笑嘻嘻地讨论在进厂转弯处见到桌球铺,商议着有空就去那里耍一耍。坐在面前的人事经理对这几个年轻人的谈话不闻不问,草草地翻了翻他身份证等复印件,然后从书桌的一个抽屉里拿出一串工厂宿舍的钥匙。

       正是工厂的下班时间,这几位新进员工跟着人事经理去宿舍的时候。过道上熙熙攘攘,处都是步履匆忙的工人们谁也没有多看一眼这三个新来的年轻人。这里,总有旧人不断离开,新人不时进来,大家早已经见惯不惯。

      铁打的生产线,这是当下线路板厂、乃至当下中国制造业很寻常的一幕。流水的工人。虽然“用工荒”这个词在几年前就被炒得火热,但是工厂里的人事领导大都模棱两可。流水线上的工人,向来进进出出,进则安之,走了再招,无所谓“荒不荒”最头疼的电路板厂技术工人短缺与这个产业精细化发展的技术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越来越大,这个矛盾越大,拉扯的缺口就越深。许多线路板工厂往往跨市、跨省出动去招聘人才却往往无功而返。线路板行业用工链上“冰火两重天”现象愈来愈严重。 

      采访对象:一家小型线路板企业的人事部经理 有十几年的人力资源经验

      普工易招难留

      普通工人的需求一般通过公司员工的内部介绍就可以满足,陈经理表示。每年三四月份人手严重青黄不接的时期,公司除了靠内部介绍,还在公司大门上张贴招聘广告,因为富恒安处于小区中心地带,来往人群频密,招普通工人并不是一件难事。

     但是陈经理也不轻松,虽然普工易招。向笔者反映,招人容易留人难。

      有几个老乡来深圳找工作,讲了一个例子:今年年初。人生地不熟,就投奔到这来了来之前,就先给我打预防针,说只是试试,试了不行那就不干。

      过了没两天,果然。就跟我埋怨说,车间味道重、上班时间长、还得上夜班,挺不住。

       现在一个小饭馆当服务员,陈经理无奈地笑笑说。工资比我这低多了但是高兴,因为她觉得在饭馆里自由许多,闲暇时能用手机上上Q和朋友聊聊电话,就愿意过这种能随时娱乐的工作。至于未来,还历来没有规划过。

      技术职位一工难求

      陈经理告诉笔者,谈到技术工人。由于电路板厂高速发展,技术方面也需要与时俱进。但是业内有工作经验的技术人才却很少。行情如此紧俏,许多技术工人持艺待价而沽。工厂如果工资不够高、福利不够好、规模不够大,几乎就得不到技术工人的青眼。

       要在工厂内部培养一名资深的技术工人或工程师也不容易,陈经理表示。培养时间要两到三年的时间,耗费巨大的人物力不计,还要冒着“学有所成后拍拍屁股就走人”风险。因为线路板行业对这些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不愁找不到好东家。

      学校里大批量培养这种技术人才就好了陈经理感叹,目前还没有哪个学校有线路板行业的专业。如果高等院校能开辟这个专业。但是大学生大都看不上这个行业吧?跟干净明亮的写字楼相比,线路板厂的工作环境完全没有优势。

    生产线上普工的自白

      笔者随着陈经理走进他生产车间。车间里点着明晃晃的白炽灯,

 
        其后。地上堆放着各种物料,空气里萦绕着一种淡淡的类似于醋酸的味道,几个年轻的男孩子正在低头苦干,发现陈经理带着一个陌生人进来以后,互相对视一眼意味不明地笑了笑,继续埋头干活。

      所负责的丝印工序,笔者在车间的尽头采访了一位稍显稚嫩的男生。告诉笔者。工作不难,那时候跟着熟手的老员工学了没多久就上手了工作虽然简单,但是每天从早到晚做同样的事情做足九个半小时,有点烦。说。

        这位男生老家在广西,据了解。家里条件不算太好,虽然他只有21岁,但是已经换过许多工作,木工、五金、酒店服务员,都尝试过,如今这份工作他干了一年多了问及对将来的打算,这位腼腆的男孩有点迷茫,还不知道将来要怎么样。不过我打算回老家发展,不想在厂里做一辈子。

       每天麻木地干着手里的工作,流水线上的大部分年轻人都和这位男孩一样。没想过将来,更没考虑将线路板的工艺学好,转做一名工程师。

       采访对象:主营HDI企业的人事主管

      柔性电路板还鲜为人知

       笔者到沙井的一家大型的人才市场走访,6月26日。这天周三,恰逢线路板人才招聘专场,从各个地方赶来的招聘者、应聘者挤满了两百多平方的人才市场。

       有两个染着黄头发的女孩子向他询问:不是招做手机盖板的工人?当得到柔性线路板”这个答案时,笔者对一位软板公司的招聘人进行采访之前。边低声嘟囔“电路板厂是什么东西”边挪开脚步,走向下一个招聘位。

        平淡地说“虽然在生活里我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用到线路板,招聘人对笔者笑了笑。但是真正知道线路板的人很少,知道我柔性线路板的就更少了

        这个蛋糕又新鲜又美味,柔性线路板在最近几年才发展起来。制造柔性板的工厂一下子如雨后春笋般遍布长、珠三角。厂子越来越多,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但是中国的柔性板才发展短短几年,这方面的技术人才远远达不到需求量。

       但是效果不甚理想。别说应聘的连过来询问的都不多。今天来是招聘技术工程师。

       这位招聘人很坦率也很直接:薪资要高,对于如何留住人才。福利要好。表示,不是终身制的职业环境里,除了突出了企业文化,影响员工去留的最关键的还是福利因素。据了解,其公司为了增大吸引力,还设置“分红制”每到年尾,公司会拿出一定比例的利润分给杰出员工。

      受访对象 一家中型线路板企业的工程师

       马很多 千里马少

       眼前的世运电路板厂显得气势如虹,熙熙攘攘的人才市场里。光是招聘人就来了四个,坐在凳子上严阵以待,期望能在这里募得一批千里马回去。

      境况未如他期待的那样乐观,然而。受访的其中一位工程师告诉笔者,专门从江门赶来深圳参与这次线路板人才招聘专场,因为这里地处沙井和福永的交界处,线路板厂密集,

      投简历的人不多,这个行业的人才理应也相对集中。但是就今天的招聘情况而言却不是那么理想。投简历又真正有真材实料的更少,好不容易面试上一两个有相关工作经验和技术的人,一听工厂在江门,就借故推托了

    工厂给的待遇还不错,这位工程师表示。普通的技术工程师刚进去就有4500元一个月,包吃包住,江门这种三线乡村算是比上缺乏比下有余,没想到招聘会上“受冷”告诉笔者,自己是从普通工人一步一步爬上工程师的位置的但是工厂里像他这样的人不多,大部分技术工程师都是从外面招聘回来。向笔者解释道“线路板行业发展更新得很快,惟有不时招聘各家电路板厂的人才,才干汲取百家所长坚持工厂的生命力。

     表示每年工厂的流动率大概是百分之十左右,至于普通工人。还没构成用工难题。 

       采访对象 大型线路板厂的人力资源经理

      对员工的关怀做到最细处年纪不大,

 
      这是一位很年轻的人事经理。工龄不长,访谈之间,却几乎句句都要说到深联“言语间满腔自豪,仿佛有天大荣耀。

       刘经理表示,谈及人才的招聘问题。深联的普工和技术工程师、车间技术员等工种的工人都比较稳定,就今年年后而言,电路板厂返工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五。刘经理出示他手上拿的统计表给笔者看,深联共有员工一千二百多人,年后只有十四人没有再回来上班。这在流动性极大的制造业工厂里显得极为难得。

      会专门去调查他就职的原因。刘经理说,工人不回来上班。这便于我总结经验,不时地改善公司的员工制度。

      刘经理介绍,技术人才方面。深联产业线上的技术员大部分是内部培养,外招的比例不到百分之十。

      为了留住人才、增加人才吸附力,据刘经理介绍。一直不时地完善员工的福利制度。除了基本的薪资、加班费,还有二十多项后勤福利,包括岗位津贴、技能津贴、高温津贴、节假日补贴等等,公司还自费经营了员工饭堂,让员工们能在下班后“能吃上一顿健康的好吃的饭菜。据了解,单是为了支付这个员工饭堂的支出,深联每个月就要掏出十几万。后来在黄昏时分,笔者随着刘经理到深联的饭堂走了一圈,和普通员工们一起,享用着深联饭堂出品的饭菜—荤素搭配,汤水自舀,欣赏着饭堂内的电视节目,显得煞是惬意。

    访问结束后。宿舍楼里,图书室、电视室、健身房一个不少,空调、洗衣机、饮水器通通都有,令人叹为观止的每一层宿舍楼都准备了一个小小的仪容室,里面放置着镜子和吹风筒。这个工厂对员工的关注,细致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友情链接:电路板 电路板厂 铝基板 深圳电路板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