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信息 > 行业新闻 >

线路板厂特性阻抗与特性阻抗控制

时间:2013-02-16 07:38来源:未知 作者: 利达pcb 点击:
线路板厂特性阻抗与特性阻抗控制

1、电阻

线路板厂交流电流流过一个导体时,所受到的阻力称为阻抗(Impedance),符合为Z,单位还是Ω。

此时的阻力同直流电流所遇到的阻力有差别,除了电阻的阻力以外,还有感抗(XL)和容抗(XC)的阻力问题。

为区别直流电的电阻,将交流电所遇到之阻力称为阻抗(Z)。

Z=√R2+(XL-XC)2

2、阻抗(Z)

近年来,IC集成度的提高和应用,其信号传输频率和速度越来越高,因而在线路板厂导线中,信号传输(发射)高到某一定值后,便会受到线路板厂导线本身的影响,从而导致传输信号的严重失真或完全丧失。这表明,线路板厂导线所“流通”的“东西”并不是电流,而是方波讯号或脉冲在能量上的传输。

3、特性阻抗控制(Z0)

上述此种“讯号”传输时所受到的阻力,另称为“特性阻抗”,代表符号为Z0。

所以,线路板厂导线上单解决“通”、“断”和“短路”的问题还不够,还要控制导线的特性阻抗问题。就是说,高速传输、高频讯号传输的传输线,在质量上要比传输导线严格得多。不再是“开路/短路”测试过关,或者缺口、毛刺未超过线宽的20%,就能接收。必须要求测定特性阻抗值,这个阻抗也要控制在公差以内,否则,只有报废,不得返工。

二、讯号传播与传输线

1、信号传输线定义

(1)线路板厂根据电磁波的原理,波长(λ)越短,频率(f)越高。两者的乘积为光速。即C=λ.f=3×1010cm/s

(2)任何元器件,尽管具有很高的信号传输频率,但经过线路板厂导线传输后,原来很高的传输频率将降下来,或时间延迟了。

因此,导线长度越短越好。

(3)提高线路板厂布线密度或缩短导线尺寸是有利的。但是,随着元件频率的加快,或脉冲周期的缩短,导线长度接近信号波长(速度)的某一范围,此时元件在线路板厂导线传输时,便会出现明显的“失真”。

(4)IPC-2141的3.4.4提出:当信号在导线中传输时,如果导线长度接近信号波长的1/7时,此时的导线被视为信号传输线。

(5)举例:

某元件信号传输频率(f)为10MHZ,PCB上导线长度为50cm,是否应考虑特性阻抗控制?

解:C=λ.f=3×1010cm/s

λ=C/f=(3×1010cm/s)/(1×107/s)=3000cm

导线长度/信号波长=50/3000=1/60

因为:1/60<1/7,所以此导线为普通导线,不必考虑特性阻抗问题。

在电磁波理论中,马克斯威尔公式告诉我们:正弦波信号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S与光速C成正比,而与传输介质的介电常数成反比。

VS=C/√εr

当εr=1时,信号传输达到了光的传播速度,即3×1010cm/s。

2、传输速率与介电常数

不同板材在30MHZ下的信号传输速度

介质材料Tg(°C)介电常数信号传输速度(m/?s)

真空/1.0300.00

聚四氟乙烯/2.2202.26

热固性聚丙醚2102.5189.74

氰酸酯树脂2253.0173.21

聚四氟乙烯树脂+E玻璃布/2.6186.25

氰酸酯树脂+玻璃布2253.7155.96

聚酰亚胺+玻璃布2304.5141.42

石英/3.9151.98

环氧树脂玻璃布130±54.7138.38

铝/9.0100.00

由上表可见,随着介电常数(εr)的增加,信号在介质材料中的传输速度减小。要获得高的信号传输速度,需采用高的特性阻抗值;高的特性阻抗,必须选用低的介电常数(εr)材料;聚四氟乙烯(Teflon)的介电常数(εr)最小,传输速度最快。

FR-4板材,是由环氧树脂和E级玻璃布联合组成,介电常数(εr)为4.7。信号传输速度为138m/μs。改变树脂体系,可较易改变介电常数(εr)。

三、特性阻抗值控制缘由

1、缘由一

电子设备(电脑、通信机)操作时,驱动元件(Driver)所发出的信号,将通过PCB传输线到达接收元件(Receiver)。信号在线路板厂的信号线中传输时,其特性阻抗值Z0必须与头尾元件的“电子阻抗”能够匹配,信号中的“能量”才会得到完整的传输。

2、缘由二

一旦出现电路板质量不良,Z0超出公差时,所传的信号会出现反射(Reflection)、散失(Dissipation)、衰减(Attenuation)或延误(Delay)等问题,严重时会传错信号,死机。

3、缘由三

严格选择板材和控制生产流程,多层板上的Z0才能符合客户所要求的规格。元件的电子阻抗越高时,其传输速度才会越快,因而PCB的Z0也要随之提高,方能达到匹配元件的要求。Z0合格的多层板,才算得上是高速或高频讯号所要求的合格品。

四、特性阻抗ZO与板材及制程关系

微带线结构的特性阻抗Z0计算公式:Z0=87/r+1.41ln5.98H/(0.8W+T)

其中:εr-介电常数H-介质厚度W-导线宽度T-导线厚度

板材的εr越低,越容易提高PCB线路的Z0值,而与高速元件的输出阻抗值匹配。

1、特性阻抗Z0与板材的εr成反比

Z0随着介质厚度的增加而增大。因此,对Z0严格的高频线路来说,对覆铜板基材的介质厚度的误差,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通常,介质厚度变化不得超过10%。

2、介质厚度对特性阻抗Z0的影响

随着走线密度的增加,介质厚度的增加会引起电磁干扰的增加。因此,高频线路和高速数字线路的信号传输线,随着导体布线密度的增加,应减小介质厚度,以消除或降低电磁干扰所带来的杂信或串扰问题、或大力降低εr,选用低εr基材。

根据微带线结构的特性阻抗Z0计算公式:Z0=87/r+1.41ln5.98H/(0.8W+T)

铜箔厚度(T)是影响Z0的一个重要因素,导线厚度越大,其Z0越小。但其变化范围相对较小。

3、铜箔厚度对特性阻抗Z0的影响

越薄的铜箔厚度,可得到较高的Z0值,但其厚度变化对Z0贡献不大。

采用薄铜箔对Z0的贡献,还不如说是由于薄铜箔对制造精细导线,来提高或控制Z0而作出贡献更为确切。

根据公式:

Z0=87/r+1.41ln5.98H/(0.8W+T)

线宽W越小,Z0越大;减少导线宽度可提高特性阻抗。

线宽变化比线厚变化对Z0的影响明显得多。

4、导线宽度对特性阻抗Z0的影响

Z0随着线宽W变窄而迅速增加,因此,要控制Z0,必须严格控制线宽。目前,大多数高频线路和高速数字线路的信号传输线宽W为0.10或0.13mm。传统上,线宽控制偏差为±20%。对非传输线的常规电子产品的PCB导线(导线长<信号波长的1/7)可满足要求,但对有Z0控制的信号传输线,PCB导线宽度偏差±20%,已不能满足要求。因为,此时的Z0误差已超过±10%。

举例如下:

某PCB微带线宽度为100μm,线厚为20μm,介质厚度为100μm,假设成品PCB铜厚度均匀不变,问线宽变化±20%,Z0能否符合±10%以内?

解:根据公式

Z0=87/r+1.41ln5.98H/(0.8W+T)

代入:线宽W0=100μm,W1=80μm,W2=120μm,线厚T=20μm,介质厚度H=100μm,则:Z01/Z02=1.20

所以,Z0刚好±10%,不能达到<±10%。

要达到特性阻抗Z0<±10%,导线宽偏差必须进一步缩小,必须远小于±20%才行。

同理,要控制Z0≤5%,导线宽公差必须控制≤±10%。

因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聚四氟乙烯PCB和某些FR-4PCB,要求线宽±0.02mm,其原因就是要控制特性阻抗Z0值。

五、特性阻抗控制印制电路板工艺控制

1、底片制作管理、检查

恒温恒湿房(21±2°C,55±5%),防尘;线宽工艺补偿。

2、拼板设计

拼板板边不能太窄,镀层均匀,电镀加假阴极,分散电流;

设计拼板板边测试Z0的标样(coupon)。

3、蚀刻

严格工艺参数,减少侧蚀,进行首检;

减少线边残铜、铜渣、铜碎;

检查线宽,控制在所要求的范围内(±10%或±0.02mm)。

4、AOI检查

内层板务必找出导线缺口、凸口,对2GHZ高速讯号,即使0.05mm的缺口,也必须报废;控制内层线宽和缺陷是关键。

5、层压

真空层压机,降低压力减少流胶,尽量保持较多的树脂量,因为树脂影响εr,树脂保存多些,εr会低些。控制层压厚度公差。因为板厚不均匀,就表明介质厚度变化,会影响Z0。

6、选好基材

严格按客户要求的板材型号下料。型号下错,εr不对,板厚错,打样PCB过程全对,同样报废。因为Z0受εr影响大。

7、阻焊

板面的阻焊会使信号线的Z0值降低1~3Ω,理论上说阻焊厚度不宜太厚,事实上影响并不很大。铜导线表面所接触的是空气(εr=1),所以测得Z0值较高。但在阻焊后测Z0值会下降1~3Ω,原因是阻焊的εr为4.0,比空气高出很多。

8、吸水率

成品多层板要尽量避免吸水,因为水的εr=75,对Z0会带来很大的下降和不稳的效果。

六、小结

多层板信号传输线的特性阻抗Z0,目前要求控制范围通常是:50Ω±10%,75Ω±10%,或28Ω±10%。

控制住的变化范围,必须考虑四大因素:

(1)信号线宽W;

(2)信号线厚T;

(3)介质层厚度H;

(4)介电常数εr。

线路板厂影响最大的是介质厚度,其次是介电常数,导线宽度,最小是导线厚度。在选定基材后,εr变化很小,H变化也小,T较易控制,而线宽W控制在±10%是困难的,且线宽问题又有导线上针孔、缺口、凹陷等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控制Z0,最有效最重要的方法是控制调整线宽。

友情链接:男生生日礼物